我拿海蓝之谜糊墙

灵感靠随缘,更新不定期
兴趣使然,感谢喜爱

【偏见先生by丘迟】文评

*一个大大的安利

*文评都是个人感受

——————

一个月前就看完了丘迟的《偏见先生》,很想写个文评。

怎么说呢,这部小说总体上来讲其实并没有什么太过华丽的词藻,语言也很直白,但我还是一下子被吸引住了。

因为里面的人物形象塑造的真的太好了。

比如关澜的细致和体贴,庄麟的霸道和真挚,陈锦的随性和“仗义”,周俊卓的隐藏和苦楚,甚至是杨佩青的单细胞和执着,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。

这是一个关于娱乐圈的故事。

都说娱乐圈水太深,而丘迟描写出来的深水区,也许就是娱乐圈一方小天地,或者是冰山一角的、属于象牙塔类型的娱乐圈吧。

我不清楚娱乐圈是个什么样的情况,但是里面关澜对庄麟吐槽的一个情景让我深思。

文章里的关老师是这样说的:

“我写一百首歌,也不如参加一集综艺节目。同样是一二线的艺人,一个歌手出十张唱片,比不上人家拍一集电视剧挣得多。我见过多少好歌手,有才华有天赋,结果靠唱歌根本活不下去,最后去横店跑龙套,都比唱歌时活得滋润——你觉得看到这些,我会很高兴吗?”

“我知道你刚回国,满腔的青春热血,可我给你透个实底,你现在转行还来得及。这一行,就是表面光鲜;我们音乐部一年的营收,抵不过人家影视部的一个零头,现在还在做音乐的,全都在用爱发电,烧情怀。我们惨淡经营一整年,利润比不上我这几天挣的通告费,你信不信呢?唱片没有挣钱的吗?有,当然有,全是偶像团体,粉丝经济,一群小姑娘,为了给偶像打销量,十盘八盘一百盘的买,然后呢,有意义吗,她们掏钱为的是你的音乐吗?”

“我现在这样费心思地想要挖你,是觉得你是个好歌手,能红。可是你唱了两首热歌,红起来了,说不定就去拍戏了。不是说不让你拍戏,两边兼顾的也不是没有;但你拿过一集几十万的片酬,还能回来踏下心干这不挣钱的营生吗?一开始是精力分过去了,然后心思也转移过去了,再后来唱歌就变副业了,最后就成业余爱好了——这两年,我见的还少吗?”

“不,我一点都不想红,我不想大街上有人拦住我告诉我他喜欢我的脸我的性格,我宁愿他不认识我,耳机里放着我的歌。”

我记得我之前在《看天下》其中一刊里看过一篇关于“香港:曾经的‘造星工厂’失灵了”的文章,里边说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都北上了,尤其是歌手居多。
不单是香港,大陆的艺人们也有的去转行了,歌手去演戏,演员去唱歌、改做导演已经是常态了。

不论他们唱的如何,演的如何,就这个现象而言,我不予评价。

当我看到丘迟大大这本关于这个圈子里的故事时,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它。

不说故事情节,它快节奏的发展(应该说是发糖)就让我很带感。

我高一的时候看过一本叫《体面的普通人》的书,里面是各种鸡汤大道理,不过还是有一句话深得我心的:“人生的意义,有时候并不在于一个人能够爬的多高、见到多远、赚多少钱、有多成功,相反的,只要能问心无愧地过好自己的日子,将普普通通的岁月过的踏踏实实,这就不失为一种体面吧。”

文里的人们,都是体面的普通人,都是在普普通通的岁月里活着的人。关澜身为金牌制作人,会为了自己是个“三十岁的老处男”的事实所烦恼;当红歌星庄麟,在最火的时候在家学煲汤;一个位高权重的娱乐公司二把手,也会有为了挽回前任做出幼稚行为的时候。

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很鲜明,都在为了自己的追求或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在不断努力着。

写主人公努力发奋走上人生巅峰的小说很多,不知为何我就是喜欢这一本。可能是因为这小说很甜很苏,但是还是给了我一种蛮真实的感觉吧。

偶然在学校内看到一处标语,我觉得很适合送给《偏见先生》里每一个努力的人:

所有与众不同的背后,都是寂寞无比的隐忍和坚持。
他们都是普通人。

而把普通人的故事写活,我认为是这个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再一次强烈安利!!!关澜和庄麟还有陈锦都炒鸡可爱!!!

评论

热度(12)